公告:
6T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 6t体育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爱情和婚姻的区别是什么?B体育app下载
添加时间:2023-05-22

  B体育官方网站我自己不懂,只有借用哲学家柏拉图的答案了。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爱情是甚麽?怎麽找得到?

  老师回答:「前面有一片很大的麦田,你向前走,不能走回头,而且你只能摘一棵,要是你找到最金黄的麦穗,你就会找到爱情了。」

  老师问他:「你为甚麽摘不到?」柏拉图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折回头。最金黄的麦穗倒是找到了,但是不知道前面有没有更好的,所以没摘。再往前走,看到的那些麦穗都没有上一棵那麽好,结果甚麽都摘不到。」

  老师回答:「前面有一个很茂盛的森林,你向前走,不能走回头。你只能砍一稞,如果你发现最高最大的树,甚麽是婚姻了。」

  柏拉图回答:「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我走进森林走到一半,还是两手空空。这时,我看到了这棵树,觉得不是太差嘛,就把它砍了带回来。免得错过。」

  爱情和婚姻的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爱情是婚姻的要素,婚姻是承担责任的爱情。

  很多人都觉得爱情是婚姻的前提,婚姻是爱情的结局。但是,爱情与婚姻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周国平曾说过,「爱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则。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现实原则。」爱情里充满了山盟海誓、浪漫幻想,来时轰轰烈烈,它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都是令人向往的。而婚姻则是柴米油盐,是平淡的,充斥着烦琐小事,迈着细水长流的步调。那么,爱情与婚姻的区别是什么呢?

  相传,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去麦田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并且只能摘一次,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了又大又金黄的麦穗,却也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继续往前走时,又发现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这就说明了,在面对爱情的时候,我们总是想寻找最好的,找一个自己最爱的、最适合自己的人,但是很容易错过。爱情是什么?爱情可遇不可求,爱情是一种理想,也许现实中根本就没有或者极少,什么是爱情,很多人可能一生都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对象,有的人寻寻觅觅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最后只能孤身一人,这是对爱情的执着。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中的树,同样只能砍一次,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话去做。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回来。」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现实中有很多人迫于年龄的增长、父母的要求、世俗的压力找到一个差不多的人就结婚了,所以结婚的对象通常不是人们心中最理想的对象。而在婚后的某一天,你可能会突然碰到你苦苦追寻的对象,但在你拥有后却又觉得原来不过如此。其实,美好的东西也会凋谢、褪色。

  爱情、、责任、经济条件以及心理相容是婚姻的要素,而爱情则是婚姻中最重要的要素。

  学堂君认为,问题描述里“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大概是婚姻被黑的最严重的一句话了。

  爱情和婚姻的区别,的确应该由每位经历过爱情与婚姻的人来回答,但如果这些人把不满意的婚后生活归因于婚姻,认为婚姻葬送了自己的爱情,那可能是一种婚姻出现了问题、而自己却还没找到问题出在哪的信号,应该做的是寻找并去尝试解决问题,而不是宣扬“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让很多未婚人士对婚姻产生不必要的担忧甚至恐惧。

  我们必须要承认很多人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像视频中爷爷奶奶一样,爱情或许会随着时间流逝日渐平淡,却从未因为婚姻而离开。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电影,没有那么真实。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令人向往的美满婚姻。比如,我们时不时会被参与课题(可以点此了解、参与)的夫妻们喂狗粮。曾经有一对年轻夫妻过来参加问卷调查,当他们填到“你们恋爱多久”的问题时,丈夫宠溺的看向妻子说:“难道我们现在不是在恋爱吗?一直都是啊。”

  认为婚姻是爱情坟墓的往往是这两类人群:没有历过婚姻的人和经历了失败婚姻的人。

  经历了失败婚姻的人对婚姻充满失望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对于没有经历过婚姻的人来说产生这种观念,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目睹了身边不幸福婚姻的例子,从而产生对婚姻的怀疑;另一方面,可能是易得性启发式判断:某些例证在我们记忆中是现成可得的,我们就会觉得其他类似例证是常见的,我们倾向于认为越容易回想起某个东西,那个东西就越可能是真的。比起家庭和谐、婚姻幸福的事件,那些关于出轨、离婚等负面事件的报道更能引起大家的关注。我们会自然的把婚姻和这些负面事件联系到一起。

  以上是对问题的回应,接下来在这个答案里,学堂君想聊聊,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婚姻满意度。

  不是婚姻葬送了爱情,而是婚后生活的不满意日益积累,让我们开始怀疑最初的感情。为什么有的夫妻可以从黑发到白首,有的夫妻却在婚姻中伤痕累累?实际上,很多因素会影响婚姻满意度,但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幸福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个体的人格特质会影响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伴侣,以及影响我们的婚姻满意度。

  人格(Personality)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彭聃龄, 2012)。

  心理学中关于人格有很多理论和分类,在婚姻研究方面,大多数研究者采用的是Tupes等人提出的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 FFM),又称大五人格,即把人格分为:

  外倾性(extraversion):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

  神经质(neuroticism):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开放性(openness):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彭聃龄,2012)。

  关于择偶,没有“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那么简单,你喜欢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伴侣不是简单的含情脉脉的四目相对。携一人白首远比择一城终老复杂的多。

  往期的文章我们已探讨过,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择偶行为具有进化基础,个体为了获取生存资源, 将自身基因成功传递下去,发展出固定的择偶标准(点击查看往期文章)。

  Trivers的亲代投资模型认为,男性和女性在抚养后代上付出的亲代投资程度不同,在择偶偏好上具有性别差异(乐国安, 2005)。男性会寻找具有多育潜力的伴侣,偏好生理取向,女性则寻找能够提供资源的男性,偏好性格取向和经济取向。开放性、外倾性代表有机会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责任心表明能够和他人分享自己的资源, 女性选择配偶时多倾向于具有这些人格特质的男性。

  Botwin(1997)对新婚和恋爱伴侣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新婚女性和恋爱中的女性都看重男性的开放性和外倾性,同时新婚女性对伴侣的责任心和宜人性也有较高要求,而男性则偏好和善、宽容、善解人意的女性(张小红, 2008)。

  另一方面,伴侣之间在各特质的匹配上,Klohnen(1998)认为个体选择什么样的伴侣不是简单的与伴侣人格特质的相似或互补,而在于个体的实际自我-理想自我的一致性。一致性高的个体满意自身人格特质,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人格相似的异性;一致性低的个体则选择与自己人格互补,接近其理想自我人格的异性。

  根据这种择偶偏好的规律,Zentner(2005) 既而发展出了“理想伴侣人格” 概念。

  从“理想”角度讲,个体理想自我与其理想伴侣在人格上是相似或一致的,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个体都能找寻到自己的理想伴侣,因而伴侣之间在实际人格上的相似性复杂不一。

  Karney等对 115 项研究的元分析发现,神经质与婚姻满意度呈中等负相关,即个体神经质水平越高,婚姻满意度越低。这可能是因为神经质的人通常会报告更多的负面影响,他们对负面事件的敏感程度比情绪稳定的个体更敏感(Hampson, 2012)。

  宜人性、责任心、开放性与关系满意度呈正相关(Robins, Caspi, & Moffitt, 2000;Roberts et al., 2007)。宜人性的人倾向于与他人保持积极的关系并参与一些有利于亲密关系的社会行为,比如宽恕(Allemand & McCullough, 2012),他们在婚姻生活中有更少的消极互动模式。

  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冲动,通常会遵循规范和规则,并且,丈夫的尽责性比妻子的尽责性对于双方对婚姻质量的满意度更具预测力(Donnellan, Conger, & Bryant, 2004)。

  Donnellan(2004)提出,开放性水平高的个体在面对婚姻冲突时,能灵活的解决甚至提前避免,从而减少了夫妻的消极互动。

  此外,一些研究发现外向性和关系满意度之间存在微弱但积极的联系(Dyrenforth et al., 2010)。这可能是由于外向的人有很高水平的积极影响的倾向,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更加开放、积极和快乐(Lucas & Diener, 2001),此外,外向的人在问题解决等方面倾向于使用更多的建设性应对策略(Carver & Connor-Smith, 2010)。

  婚姻幸福不是一个人所能决定的,那么,伴侣的人格特质是否会影响婚姻满意度呢?

  尽管有研究发现具有高神经质的人容易对其伴侣产生消极影响(Caughlin, Huston, & Houts, R. M. , 2000),从而降低婚姻满意度。但是,也有研究表明,个体对伴侣认知存在积极偏差,具有理想化倾向(Kelly & Conley, 1987),也就是说影响个体婚姻满意度的不是伴侣的真实人格,而是个体对伴侣人格的积极感知。我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点击查看往期文章)。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难道某些人格特质的人就注定不会拥有幸福的婚姻了吗?

  这并不是绝对的,一方面,这些研究只是提供了人格特质与婚姻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而非必然性,另一方面,有研究发现,婚姻这种重大事件的发生,也会相应改变我们的人格(Caspi, & Roberts, 2001)。所以婚姻就像一个课堂,它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懂得如何在爱情里成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去爱一个普通人,让我们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大人。

  储安平在《给弟弟们的信》中曾写到:“憧憬的现实就是幸福。”可有些憧憬一旦变成现实,人们往往无法感知到幸福,不是幸福消失了,而是我们身处其中却不自知。

  乐国安, 陈浩, 张彦彦. (2005). 进化心理学择偶心理机制假设的跨文化检验——以天津、boston两地征婚启事的内容分析为例.心理学报, 37(4), 561-568.

  原文转自公众号“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familybnu),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方晓义教授的“中国婚姻家庭研究小组”。

  我们立志做最优质的心理科普,让这里成为当代人们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大学堂。奉献百年积淀,带你脑洞大开!

  微信公众号“bnupsychology”欢迎关注!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微信公众号后台联系。

  我是两年前才结婚的。过生日的那天我妈把一块生牛肉给我,让我用菜刀斩碎,然后奋力从窗口扔到楼下别人可以踩到的地方。她大概是想用这种行为暗示我,老大不小了,可以结婚了。

  我并不是缺乏恋爱经验的人,之前也有过几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但不知为什么非常恐惧婚姻——怎么能够一辈子跟一个人在一起还不乏味?这想来是非常难的学问。相信题主所面临的也是我当时的问题。

  结婚晚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彼此的性格基本已经确定,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和先生乐天在14岁时就是同学了,一直是好朋友。但直到结婚前不久才开始谈恋爱,然后很快决定结婚。大概就是大家说的,各种时机都凑到了一起。

  要求过很多次“一定要浪漫”的求婚,变成有一次坐在马桶上,一扭身发现纸不见了。他此时一脸诡异拉开厕所门,站在门口托着一个绒布盒子嬉皮笑脸地说,“要纸吗?那先收下这个吧。”

  领证那天,几乎是被拖着去的。也没有化妆,就在民政局按了张潦草的照片。之后他马上就去上班了,把我放在岔路口说“你自己走回去吧我要来不及了”……

  婚礼都由他操办,我本身是讨厌仪式的人,但不得不在当天换了好几套衣服。饿得要命不停化妆,像道具一样站在台上听糟糕的司仪背台词。现场的照片过去两年了我们一次也没有打开看过。当然,美好的回忆还是有的,乐天念博士时候的导师专程从日本飞过来参加我们的婚礼,他认真地配合流程化主持人走了台,背出冗长的嘉宾名单,真的是亲切的长辈。我的导师也来了,我们两人的初中高中同学都来了,大家在一起更像是一场大派对,可以说非常难得了。如果再来一次婚礼,我想可能再也不要那些不相关的人参加,不要像木偶一样在台上,就好朋友们在一起,敞开喝酒,一醉方休。

  之前想象过无数次的婚姻,到了现实中,变成了一日一日真实的日子,很难在一篇文章里表达清楚。但婚姻真的不是像拙劣的文学作品里描述的(那样浪漫和戏剧化),也跟之前有过的任何设想都不一样。

  自己独立住的第一天,我们俩就狠狠吵了一架。导火索现在想起来真是有点可笑:完全不会做饭的我,花了4个小时看着说明在家炖了一锅排骨汤又烧了几个小菜等他下班。我脑中憧憬的全是两人头碰头在一盏温暖的灯下喝热汤的温馨场景。结果他差不多到了9点多才到家,且手里拿着一只下地铁买好的手抓饼正啃得开心。我顿时火冒三丈B体育app下载,一股脑将还用小火煨着保持完美温度的汤倒进水池,对方嘴里塞着一半的饼觉得我不可理喻,两人遂大吵。

  放到现在,已经完全不会生气了。这是不是说明我成熟一点了呢?我也不是很确定。

  文学作品里的描述的情景也并非全是骗人的。我们常常睡前躺着床上聊天,并肩走的时候总是手拉手,到了什么有趣的地方总希望跟对方一起来看。这些都是甜甜的平常的点滴,想必每个经历过婚姻的人都会有。大概是因为没有孩子的缘故,很多时候婚姻跟恋爱的感觉有相似之处,我们还没有完全被柴米油盐淹没陷入琐碎中,但琐碎是常有的,这大概就是婚姻的真实。那些甜蜜的部分并不很少,但绝不是婚姻的全部。为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开心是常事,小到看一个感动的片子我哭了他没有哭,大到去哪里度假要不要养猫……

  他工作很忙,我大多数时间都在家里。这使得我和单身时一样有非常多的独处时间。但就算再忙,他也还是每天要回家,我们还是每天要见面(除了少数的出差),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不可能永远兴致盎然地聊天,有说不完的话。有时候他下班,疲倦走神,在沙发上看会儿新闻;有时候我在书房读一本小说,他回来也不出门去看只是简单打个招呼。平时的晚上我们很少在一起吃饭,所以黏连度并不很高。我们俩很少打电话,他每天不在家的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上班时间,除非有什么事务性的要事要交代对方或者询问,我们几乎不发短信。他很少看我的朋友圈,也没有任何社交平台的互动,我写的这个公众号,他打开的频率大概不超过10次,有几次还是因为要帮我卖茶而事务性地转发。

  没有双鱼座所爱的那种浪漫是肯定的。一周年那天,他下班去外面临时买了首饰(但我并不喜欢首饰啊!!!)送给我;两周年他又在下班时买了首饰给我(我不喜欢首饰啊!!再说一遍)。我们从来没有在什么环境优雅感人的高级饭店开一瓶好酒吃一顿饭,我们最常吃的是街边的一碗面或者馄饨,他兴致好了去菜场买点东西回来做,但也只做他喜欢吃的,我没什么兴趣。他从来没有表白过,也不说甜言蜜语,即便在谈恋爱的时候也没有过。奇怪的是,作为天生享受这些表面功夫的双鱼座的我,竟然也慢慢接受了这些,变得和他习性相像起来。

  什么对婚姻来说最重要?只有两年经验的我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也许真正的考验在有了孩子之后。但有一点我想是确凿的,就是想法差不多的人最终才能长久在一起。这种想法并不是性格或者爱好专业什么的一致,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最基本的价值观不能相悖。

  长时间的朝夕相处,绝对会把每个人的优点缺点完全展露在对方面前,没办法有什么隐藏。这世上有两条识人的原则我以为多年来颠扑不破——“物以类聚”与“日久见人心”。谁和谁最终能在一起能成为朋友,取决于大方向上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即便一开始因为某些原因遮蔽掉了真实的个性和想法,但时间长了总会露出最内质的部分。最简单的例子是,一个工作狂无法和家庭至上的人达到和谐;一个大男子主义人也无法让女权主义者信服。

  性格上说,我和乐天大概是完全的反面。他比较大条,我比较敏感,他情感内敛,我相对外露。我泪点非常低,他则从来没有掉过眼泪。我比较聪明(哈哈他大概不会同意这样说),他比较坚持。我比较娇气,他比较隐忍。

  但总体的价值观上,我们有比较一致的地方。比如我们都认为家庭比较重要,不太看重金钱,很善良,比较简单不喜欢太复杂,有什么会直接表达不会放在心里。

  在基本价值观一致的前提下,两个人感情好不好能不能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升温而不是被消磨,我觉得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点。

  1.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作为独生子女,我们这一代人其实很容易从自我出发。父母毫无疑问是宠着自己的,我读书和工作都挺顺利,很少看人脸色。有人就在背后点评我不好相处,非常高傲。到了婚姻中,最开始我总是自然而然希望对方以我的标准来行动。结婚并不像谈恋爱,男生总是无条件顺着自己。所以有过一些矛盾。比如我准备了什么惊喜结果他毫无反应;又或者他对我有什么期待但我完全不想去做……时间久了,我们越来越了解对方的想法,也就会换位思考。

  2.愿意无条件为对方付出。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能够无条件地为自己付出,假如能找到一个真心愿意不计回报为你付出的人,恐怕是非常幸运的事吧。我非常不赞同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婚姻是合伙开公司,各取所得。某种程度上婚姻的确跟开公司有相似之处。假如都可以拿来交易和衡量,那么把感情放在什么位置呢。两个人能在一起的基础,恐怕先得还是“爱”吧。不然以后年纪大了B体育app下载,回想当初激情时候都没有过感情,岂不是非常遗憾。因为爱,所以不用计较得失可以为对方付出,因为爱,所以即便付出也不觉得委屈而是享受这个过程。假如可以做到这样,即便是争执也会很快得到谅解的吧。

  3.不要介入对方家庭过多。都说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但目前为止,我们两人跟对方的家庭还没有太多的接触。我们跟父母都住得很远。我大概每周回家看一次自己的父母,他每隔一两个月回家一次。这种探望,仅限于探望,没有太多生活上的依靠。我们双方的父母都没有对我们两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干涉和影响。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了什么好东西会想起来给对方的父母也送一些,我有时候跟自己的父母出去旅行。我们与对方的父母都交谈很少,见面礼貌客气。结婚后,双方的父母几乎没有怎么来过我们自己的家。他一直是非常独立的人,我依靠父母多一些,但婚后因为有了自己的生活重心也逐渐转移到自己的小家庭。我的父母现在常常自己出去旅行,和自己的朋友相处,有了自己的圈子。这点非常好。我们俩都认为,如果以后要是有自己的孩子,也要独立带大,不会过多让双方的父母介入。关系简单总是好的,人多了就需要更多的精力协调。两个人的时候只要用心处理两个人的关系,多一方就会更难一点。总是这样的。

  4.不要试图改变对方,给他(她)充分的自由。这一点我觉得我们俩都做得非常好。有什么事情就交代一下,从不查对方的岗。想去哪里玩也不奢求一定要两个人一起。两个人的兴趣不一样,不可能永远捆绑。我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圈子,我们常常一起吃饭看电影出去旅行,并没有因为结婚了就有什么改变。我和谁出去玩只要跟他讲一下就可以,有时候回家晚或者喝醉了,打个电话他就会来接我并不问任何原因。这种对彼此的尊重,是基于相信这个人的前提——我完全地信任你,完全地相信你说的话,而持有对方这样珍贵信任的自己,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约束好自己。我们结婚后,乐天的时间相对紧张,我就比较自由。我还是像从前一样独自去很多地方旅行,他从来没有约束过我甚至没有抱怨。我们有时候一起去电影院,他买他爱看的我买我爱看的,看完各自回家。这与恋爱时两人总在一起的状态相比,要松弛不少。

  5.保持自我,互相欣赏。乐天的许多好,我的确是婚后越来越发现的。他非常认真,遇到问题从来不退缩总是想办法解决。好学,有进取心,这些都是非常优秀难得的品质。他也羡慕我的工作和状态,他总是对他的朋友自豪地宣布“我老婆是作家”(其实我很惭愧啦,因为一直没有写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我们都从心底认为对方在做着自己不能胜任的了不起的工作,所以为对方感到自豪。人总会仰慕比自己厉害的人,互相鄙视的夫妻应该很难在婚姻关系中相处得很好吧。是否看重对方,会通过一些很微小的细节表露出来,让原本亲密的双方察觉出来。我非常喜欢跟他的朋友在一起玩,旁听他们在一起聊天,他们会谈一些宇宙中的问题,让我觉得新鲜,为能够与他们成为朋友感到自豪。他的生活圈子里有很多厉害的博士,一些聪明的极客,这与我平时接触的文科生非常不同。而我的好朋友里有厉害的作家和诗人,有脑回路古怪的艺术家,也是他完全无法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我们各自的朋友常常来家里做客,聊聊生活之外的有趣的内容(真好啊,他的朋友们也很少聊孩子和琐碎的日常),我们还是像念书时候一样对许多保有好奇和兴趣,我们常常想再去学点什么,心态上,跟结婚前并没有太多不一样。

  他是不善言辞的人,但说过有分量和担当的话。当时我从报社辞职,同时拿到两份offer。一份薪水颇丰但不感兴趣;一份还算是我所擅长,且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我犹豫不决回来问他的意见。他说,“我们两个人之间,总有一个人要能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我已经放弃我的专业了,你不要太多考虑生计层面的问题,那些我来操心。你就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好了。”他并不是随便说说,后来的每一天他都这样一直努力。

  时间过得线年,但最开心的就是每天还能看到对方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非常希望我们一直可以保持这样的关系,两个人一起成长,每一天都比过去的自己进步那么一点点。

  下面是我高中时写的(对问题的认知很单元)。现在读博了B体育app下载,再次阅读时总感觉开口爱闭口爱的好羞涩。此文是敬曾经懵懂的自己。观点虽有更新,但不再做改动。看官们乐呵乐呵即可。

  如今的人们可以自由的寻找爱情,但离婚率却变得越来越高。这个反常的背后是因为婚姻制度不再适合当前社会?还是因为人们始终没有找到“对的Ta”?本文全部都是我个人对于某些单词的理解偏好。

  凡涉及情感的问题,往往感觉复杂得无从下手。就好比解绳扣,单条虽不难,可无数条交错在一起后,常以无解而终。离婚率高的原因正是归咎于人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混淆使这两条绳索盘缠在了一起。最好的解决方法无疑是不要让它们彼此相缠。而第一步便是直面那些不得不回答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接下来我会根据我的理解,给它们分别下一个尽可能明确的定义。

  描述:以动词来讲,爱的行为是不求回报的付出。并非这份付出没有回报,而是在你付出的同时就已得到了:那就是在看到你所爱的事物因为你的爱而变得更美好时的喜悦。这份喜悦便是爱的动力;以名词来讲,爱是一种愿意为其付出的感情。那么什么原因使你愿意为其付出?即爱的理由是什么?简单说是因为你在其身上发现了你所“重视”的属性。这个“重视”的意义很广,可能是欣赏,赞叹,仰慕,亦或者对你很重要。不同人对不同属性的”重视”程度又造成了人们的喜好不同。“爱或不爱”是多属性综合判断后的结果,并非单一因素。

  1.波动性:由于爱与被爱的事物往往会随时间而改变,所以这份感情也会波动。

  a.如对花草的爱:人对物的爱由于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显得更为纯朴明了。1.爱的行为是呵护照料花草的这份付出;2.爱的动力是当你看到花草因为你的呵护而变得更加美丽时的喜悦。别人养的花开花了却并不会有这样的效果,这便是为什么一定要因为”你的爱“。而你并不会想要强迫花草给你些什么作为回报。3.至于爱的理由,有些人重视颜色,有些人重视形状,有些人更重视花所展现的品性。4.波动性:植物的属性往往并不会改变,变的只是在特定时间人们对花草的欣赏。当这份欣赏不变时,这份爱不变。5.多重性:喜欢花草的人很少有说只喜欢一种花的。

  b.对于歌曲或者某件作品的爱:同对花草的爱一样,上述五点都存在,只是情况所有变化。如你也没有什么可以付出的,但是那份愿意付出的感情依然存在。对于自己喜欢的作品,你始终本能的希望其越来越好。4.但就波动性而言,对歌曲的爱更能说明问题:某一特定时间,你喜欢这首歌曲,过些时间后你或许就听腻了,而随时间的推移你或许再次重拾对它的爱。当然这也由于人脑的厌烦机制降低了你对它的“珍视”度,但可以看出波动性是存在。

  引申:永恒的爱:由于事物并不会变,会变得只有一个人,这种爱往往只存在于人对某个事物或者死去的伟人的爱。

  c.父母对儿女的爱:3.爱的理由毋庸置疑,一种嵌在DNA上的,对血缘关系的“珍视”。这份爱的行为和动力是对你呵护,看你成长。每个人都有体会。但父母往往不求儿女主动为自己做些什么。父母之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像人们对花草的爱一样,无私、不求回报。唯一的希望就是子女对自己的爱,但纵然没有得到,父母的爱也不会停止(这是男女之爱不同的地方)。

  很多人可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人们对男女之爱的感觉(姑且叫为”爱情”)并不一样。接着看下去。

  描述:上述的“爱”是一种广义的爱。个人相信所有的爱都符合那些特点。而接下来我想说的是:”爱情”或”男女之爱”(同性也包括在内)是上述爱的一个特例。爱情继承了爱的所有属性和特点,包括多重性(可以理解为编程语言里,类的继承,父类和子类)。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一点,上述的爱是单向就可以完成的爱。而爱情是双向的。

  爱情的状态:爱情实际是一种状态:A对B的爱 和B对A的爱同时存在的状态;

  1.希望也得到对方的爱以完整这份爱情;之前所说的爱并不会主动寻求回报,但爱情会主动寻求对方的爱。凡涉及”人对人“的爱,都有希望得到对方爱的倾向。

  引申1:单向爱情的征途:拿某人对偶像的爱举例。往往是单向的,不符合爱情的状态,但是希望偶像也爱自己的愿望依旧存在,当这种愿望过强时,它便踏上了一个想要完整这份爱情的征途。但这种愿望属于正常范围,此人也知道没可能得到对方的爱的时候,这便是一个普通的爱(请区分我所说的”爱“和”爱情“)。

  引申2:吃醋问题:接着上边的例子,但寻求明星的爱的愿望属正常范围。配偶可能会为此吃醋,虽然没必要。不过这个吃醋行为是属于爱情的新特点里的第二条,维护这个爱情状态。一种危机感。但这个现象同时也参杂着占有欲,自私等其他原因。

  3.爱情的多重性:和爱一样,一个人可以和多个人形成这种爱情状态。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这一点是存在的。而且如果单纯以婚姻是爱情的结果来理解婚姻的话。那么爱情的这个特点是和如今的婚姻制度是矛盾的。这是离婚率高的一个因素。

  引申:非真爱:为何人们常说一个人爱另一个人的财就不是”真爱“:”爱“的特点是不求回报,”爱情“里的新特点所求的唯一回报是对方的爱,然而”金钱爱情“却是寻求对方的财产,不是对方的爱,实际上是想利用婚姻作为跳板为自己提供更好的生活。对性的寻求也是一样,只是为了自己舒快。说白了,这种人爱的对象其实是自己。他们没有那种愿意为对方付出的感情。所以,这种”假爱“首先就不符合”爱“的属性和特点,也自然不符合”爱情“的属性和特点。但实际情况下由于中国婚姻的缘故,这种”爱自己“和”爱对方“思考是共存的。

  爱情的波动:先谈爱情里某一方对另一方的爱。人的世界、审美、价值观会不断变化,对方的属性又会不断变化。在这种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在任意时间点内,始终爱一个人是极其难达到的状态。而爱情又是双向的。双方都满足始终爱对方的可能性低的近乎不可能。但我们可以做到,在某时间段内总体是稳定的。好比一艘航行的船,不可能保持任意时间点内都不摇晃,但是可以保持它总体平稳。正如维持爱情,需要保持航船的平稳。就算结婚后,也依旧需要维持彼此的吸引。

  性与爱情:如果一个男人单纯是为了性和你在一起,请离开他。因为他只爱他自己。那么性和爱情又是什么关系呢。性可以给彼此带来快感,这份快感可以提升对方的魅力,从而滋润这份爱情状态。而爱情是相互的,性也是相互的。如果一方假装配合的话反而起相反作用。所以性需要沟通。如果一堆恋人的爱情全部都是建立在性的基础上的话,就是两个人在一起自己爱自己:。中国人情况也反映了这个问题。40多岁资本的男人不结婚,同时拥有20多个。不一样的地方是,女人从男人那里得到钱财,男人从女人那里得到满足。两个爱自己的人的相互交易。

  婚姻的起源和发展: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婚姻形态是群婚制。特征是实行血缘群体内的等辈通婚,而排除不同辈分之间的两性关系。即凡同辈的兄弟姐妹,都婚姻中的配偶。如我国汉、彝等族都传说自己是伏羲兄妹婚配传下的子孙。期间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男女平等关系等)。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阅资料。但可以看出婚姻和血缘关系和财产有关的。让子女继承财产、明确血缘关系。这些目的和爱情并不相关。

  相关事物:血缘,财产。血缘不用多说。但财产确实属于资本社会的范畴。也难怪马克思说“婚姻是合法卖淫”。但我想他本人也并不会把婚姻(家庭)看的这么简单,只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而用的一个论据。既然财产和家庭有关,婚姻又是家庭,那么权衡对方的财产去组建家庭的想法并没有错。但那并非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另一个便是“家庭和睦”。

  引申1:有些外国的家庭属于AA制的,这和中国的普遍家庭财产共享不同。这会把人们考虑婚姻的权衡点更拉向“家庭和睦”这一要素。

  引申2:处女情结:婚姻是家庭,血缘又是家庭的要素之一。处女情结的第一层原因是本能的对血缘的担忧,担心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一种本能的粗略判断机制而已。细考虑,第一次给了你的女人仍然可以给你绿帽子。所以实际从物理意义上女人是否为处女并不影响家庭。第二层的精神原因是主要原因。从精神上不容易接收的原因也并非刻在DNA里的,是社会大背景(尤其是先前社会)的影响。比如过去女人裙子穿的太短都会遭排斥,如今的思想则“越短越好”。现在社会越来越开放,精神层面的处女情结也会渐渐淡化。

  组建家庭原则:家庭经不起像爱情那样的波动。我们想要组建的是一个稳定和睦的家庭。除了财产我们还需考虑的问题是“是否能够容忍彼此”:之前我说过。爱情也是有多重性的,如皇帝可以同时与多个妃子成立爱情状态并组建一个家庭维持皇权血统。如今的社会婚姻制度只允许一个。难道是从无数个爱情关系中选择你最爱的那个人?但这样并不一定会保证你的家庭和睦。因为能够同你容忍彼此的人并不一定是你最爱的人。甚至都有可能不是你爱的人。你的另一半是将会和你每天都见,和你走完人生后半段的人,

  实例1:那些养小三的为何不跟老婆离婚后和小三结婚呢?我相信这些男人爱小三胜于爱自己老婆。因为家庭只可以有一个。无论是因为爱情(小三的爱往往不是真爱,之前阐述过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去破坏家庭,这份代价他们是不愿承担的(细追究下来自然会有财产问题)。而且原配和自己已经磨合了很久。彼此能够容忍。小三并不一定会和自己合得来,彼此并不一定能相互容忍。

  实例2:为什么自由恋爱比父母包办或相亲的离婚率高?尤其是网恋::父母包办的婚姻最重视的并非爱情,而是家庭。然而“自由恋爱--婚姻”所追求的是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组建家庭。以这种判断基准组建的家庭很脆弱。一旦他们认为自己不再爱对方了,便会分开。这是多数年轻人离婚的原因。另外由于很多爱情的典故,给人们许多美丽的观点:“真爱就是要爱彼此到天荒地老” ”专一是爱一个人至死不渝“ 。正是由于这些美丽的观点。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真实的想法。出现了爱另一个人的感情时第一时间是怀疑自己有毛病,去压制,去束缚,戴着面具生活。与其自己骗自己不如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但始终不要忘记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以及那些准则。

  实例3:最初相爱,最后因工作等原因长期不能在一起的婚姻:这既证实了爱情会消逝,并非爱情故事那样美好,同时也证实了家庭是一种组织形式,如同舟人,这种长期无法相见的距离极易使家庭不再像家庭,从而破坏婚姻。

  还有一个不得不谈的中国问题:面子。这些人的东西往往是把女人作为“物品”来看待。带出去有面子。在朋友间显得有本事。并非爱对方,而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这种虚荣心促成的恶心案例我就不予描述了。

  总结:离婚率高的很大原因是因为人们用爱情的观点去考虑婚姻、用婚姻的观点去考虑爱情。就如两股缠在一起的绳索一般无法解开。外加其他的人性特点(自私,占有欲,猜疑等绳索)。使问题永远解不开,只能靠离婚这把剪刀断开关系。

  再往下论述无非就是举更多的例子证实这些观点。这些观点可能是错误的,不完善的。你不需要同意这些观点,我只希望它们可以给你一个参考借鉴作用,或者引发你个人的思考去找到自己的爱情观,并找到自己的“男神/女神”。